成百福(1906~1988),任村镇桑耳庄村人。1944年6月加人中国共产党,1946年12月在太行区第二届群众英雄代表大会上被评为农业劳动英雄。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河南省(原平原省)著名农业特等劳动模范和全国农业劳动模范。1950年和1957年曾两次赴京参加全国劳模会,受到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。他还是河南省一至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大会主席团成员。1963年当选为林县人民委员会委员,1980年当选为林县人大常委会委员。
1942年,成百福积极响应党和政府“组织起来”的号召,参加土地改革,带头成立互助组、变工队,组织群众开荒种菜、灭蝗虫,开展生产自救,使全村群众在1943年和1944年罕见的大旱灾中度过了难关。
1952年,成百福冲破种种阻力,动员8户农民,率先创办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,成为林县兴办的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,走在了农业合作化的最前列。由于他坚持党的路线,密切联系群众,大胆创新,勤俭办社,不久,农业合作社发展到40户。1953年全村办起了7个农业合作社。1956年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,成百福把全村7个农业合作社联合在一起,组成1个高级农业合作社,他当选为社长。
为了解决群众远道吃水困难,成百福从省水利厅请来技术人员勘测设计,动员群众自筹资金,劈山修渠,采取地下埋设陶管的办法,从3.5公里远的黄彦沟引山泉人村,挖了1个蓄水池,安装了7个自来水管,使全村人吃上了自来水。这一消息引起平原省、安阳专区以及林县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,当时的《平原日报》还作了专题报道。
农业生产条件落后,农作物种植单一,严重影响着农业的发展。1952年,成百福为了改变群众不种玉米、红薯、棉花的传统观念,大胆引进先进品种,在自己的农业社试种。试种的2亩玉米,单产达400公斤,红薯单产1500公斤,棉花单产20公斤(皮棉)。农业的丰收,收入的增加,使他和全体社员的决心更大。他腾出自家3间房子,办起了农业生产成果展览馆,广泛宣传农业集体化的优越性,前来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。1956年县委派出调查组,总结了成百福农业社大搞高产作物种植、夺取农业丰收的经验,并在全县大力推广。从此,玉米成为全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。
农业合作化后,成百福为了改变山区落后面貌,动员群众绿化荒山,兴修水利,整修梯田,狠抓水土保持,治山治水,修滩扩地。截至1959年,全村荒山绿化500亩,发展苹果园40亩,沿河扩大耕地面积450亩,使全村出现了松柏盖山顶,杂木树缠山腰,花椒、苹果树遍沟凹的新景色。
1963年,成百福遵循毛泽东主席关于坚持科学实验的号召,在本地建立了干部、老农、青年参加的“三结合”科学实验小组,开展农业科学实验活动。通过几年实践,不仅改变了品种单一、低产状况,实现了良种普及化,同时,培育各种农作物优良品种14种,除满足本大队使用外,还为周围社队提供良种100多万公斤。
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成百福虽然已年迈体弱,但革命精神不减,不顾身患高血压、心脏病等多种病症,一直坚持工作,和村党支部一班人,自力更生,艰苦创业,埋头苦干,带头捐资打了l眼深水井,全村吃上了干净的地下水;组织了建筑队,让富余劳力外出搞建筑业,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;整修了田间村中道路。
1988年,成百福病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