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概 况
孔洞村位于广东省怀集县凤岗镇的崇山峻岭中,全村面积3万多亩,其中80 %为山地。村寨由两个小盘地构成,一山隔开,一溪相连,分成上寨、下寨,人口1100多人。孔洞村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。在自然景观中,山、水、林、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。人文景观有国选堂、裕后楼、成氏宗祠、观音阁、孔乡书院等,还有文武举人的牌匾、习武使用的石墩、石屐、石担挑、石磨以及清朝皇帝诏书石刻等文物。
建筑风格
孔洞村古建筑物富有怀集民间工艺韵味。首先是村寨布局讲究人与自然和谐。所有建筑物顺着山坡而造,依山傍水。大型建筑物前面往往设有池塘。其次是追求艺术美。整个建筑群普遍使用青砖、灰瓦、杉木、石柱、石墩、石板、地砖、陶瓷。每一座建筑物呈长方形,都可以找出它的中轴线,左右对称,甚至连门窗、壁画、花纹也从服于中轴线,整齐。瓦顶两侧呈镬耳或古钱形,瓦脊呈龙凤,瓦檐拼封。窗的造型有长方形、圆形、葫芦形。
得名与传说
孔洞人并不姓孔,为何又称“孔洞村”呢?这得从村人“成氏”说起。
五百年前,孔洞成氏祖先曾任明代朝廷命官,后被贬入粤,历经数代,五度迁徙,直到明宣德年间才正式定居孔洞村。那时,孔洞住有陈、黄、钱、何等人家。成氏有个叫成勤珠的男子与钱氏一女子结为夫妻,生有数子,其中有一子叫成德惠,深受外祖父钱维才一家的喜爱,成德惠常居住在外祖父家中。明天启年间,钱氏举族南迁到怀集县甘洒镇的钱村,外公钱维才将他在孔洞村的房屋、田地、山林尽送给成德惠。从此,成德惠苦心经营外公的产业,又在山权内的上、下马磅山开采金矿,过上富裕的生活。
富裕起来的成氏家族,饮水不忘挖井人,是外公的“仁义”才有成氏家族的兴隆,他们觉得倡儒尊孔、恪守仁义道德才有明天的辉煌。从此把原称“黄石坑尾”的村名改为“孔洞村”,大兴土木创建了“孔乡书院”,供村民子弟入学。“孔洞”村名就这样一直沿用了下来。
民情风俗
豆腐酿里运数齐
“初一斋,初二鸡,初三芋头,初四豆腐酿里运数齐。”孔洞村流传的这首民谣,概括地反映了孔洞民间的春节习俗。这“初四豆腐酿里运数齐”是孔洞村的“专利”了。
“运数齐”是“荤素齐”的谐音。“豆腐酿里运数齐”的制作方法很简单:将配好佐料的鱼、猪肉镶进白豆腐心里,烹调随各人爱好,煎、蒸、?均可。每逢大年初四,各家各户都忙着磨豆腐,制作豆腐酿。
“豆腐酿里运数齐”的饮食风俗颇有来历。传说孔洞的先辈们都是做生意的。一到正月初四,男人就集中起来开股东大会,有得吃有得饮。家里只剩下妇女和老少。男人们觉得亏待了他们,反正新年也闲着无事,就安排家人做豆腐酿吃。这样,股东会年年开,豆腐酿也就年年做。后来,股东会消失了,但正月初四吃豆腐酿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。
孔洞村古建筑物均建在清朝中叶。现存的有:德惠成公祠,观音堂,裕后楼,孔乡书院,总建筑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。整个布局以舞龙山下的德惠成公祠、观音堂为核心,分东、西两翼,分别以孔乡书院、裕后楼为主调,呈“品”字结构。建筑物门前都有围墙、门楼,围墙前面有半月形的水塘。建筑材料为青砖灰瓦,石条巨杉。
工艺有画、雕、刻,手工精湛。